我做了3年新媒体运营,现在是某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经理。
几年下来,我也做了不少社群的运营。累计服务用户十余万人,转化率也比较可观。
下面想跟你分享一下做好社群运营的思路,希望能帮你做出高活跃度、高转化率的优质社群噢。
一、社群运营是什么
就算你不做互联网运营,微信里也肯定会有几个群叭。
那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个特点,像你的一些同学聚会群,大几率都已经凉得差不多咯。只有在有人发红包的时候会活跃一下,一堆“谢谢老板”的表情包以后……
又凉了。
像这种群,不符合我们这里要提的社群特征,顶多也就是叫“一群人”。
实际上,一个有活跃度的 微信群,有以下几大特征:1.有共同目标;2.有行为规范;3.有持续产出;4.有核心成员。
1.共同目标;
社群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,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互相交流。这样的目标通常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,比如英语四六级群、写作群等等。
比如“不写就出局”社群,7天写一篇,7年后去南极,目标清晰
2.行为规范
视目标难易度,社群会有一定的行为规范。比如“不允许发外链”、“不许发小广告”、“不交作业就得发红包”等等。
3.持续产出
运营得比较成熟的社群,会根据目标不同而有不同的持续产出,这种产出可以促进群成员互动,从而维持社群活跃度。比如健身群的日常打卡、写作群的每周一篇文章等等。
4.核心成员
即使一个社群的制度完备,成员也主动参与,也很难保证社群持续保持运作。所以核心成员是必要的。这样的成员除了可能是群主、管理员外,也可以是优秀群成员、KOL等等。
近两年社群运营变得火爆,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微信群。但是微信群并不等于社群噢。微信群只是社群的载体之一,也可以是QQ群、知识星球等等。
而无论是哪种社群运营形式,最根本的是,要在实现运营目的(如留存、转化)的基础上,给用户带来便利,这也是用户加入的主要原因。
二、为什么要做社群运营?
互联网运营的各个环节,都是为了最终的运营目的服务的,社群运营也不例外。
近两年以微信公众号展开的社群运营火爆的原因,主要有下面3个方面:
1.单纯的“拉新”量已经接近饱和了,在网的流量很多已经被头部大号瓜分完毕。做好用户留存就成为了保证稳定流量的重要手段。
2.用户关注的公众号数量空前的多,点击率普遍下降。社群的内容推送效果可能会比单纯的公众号推送更直接。
3.单纯以微信公众号评论区作为沟通方式,效果比较不理想。粉丝之间缺乏互动。
但是社群易建,运营很难。一些活动、课程群刚建的时候很活跃,但是一旦活动或者课程结束以后,这些群很大几率就会变成广告群,甚至各种掐架。这对品牌造成的影响是很恶劣的。所以需要做好社群运营。
三、如何做好社群运营?
社群运营模式下面想跟你分享一下,做好社群运营的5个关键点。
1.确定社群定位
首先你要确定,你的社群是需要持续留存,建立起一批忠实的用户群,后续不断实现运营目标,还是割韭菜,用完这批流量就跑,后面有需要再重新建?
做社群不能走一步看一步,而是要确定整个社群的定位。下面是3个常见的问题:
(1)我的运营目标是什么?
(2)我的社群跟同类型的有什么不同?
(3)我的社群能给用户什么便利?
比如你建立社群是为某个英语学习APP做留存的,希望社群用户可以使用并二次传播。那么可以建立一个英语学习打卡群,利用该APP打卡。
2.明确目标用户
在确定好社群定位以后,就要制作用户画像,明确目标用户。以英语学习打卡群为例,不能简单地把目标用户归为“需要学习英语的人”,根据需求层次不同,也会细分出很多不同的人群。比如“备考四六级的大一大二学生”、“备考托福雅思的出国党”、“希望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人”、”对口语要求较高的外企在职人员“等等。
在确定某一特定需求的目标用户以后,需要通过发放问卷、1v1调查等方式,进一步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。
3.建立入群门槛
为了保证社群用户质量,需要建立一定的入群门槛。如果不设立门槛,用户的质量无法保证。可能会出现刷广告、成员流失等可能。
一些常见的门槛建立方法有:
(1)付费制,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进群,如上面提过的“不写就出局”。
(2)邀请制,通常需要邀请码等验证方式才能进群。
4.明确社群规则
根据运营目标、目标用户、入群门槛等因素制定社群规则。
可以设定的规则通常可以分成:
(1)鼓励群成员分享发送自己的资源,如书籍、笔记、音乐推荐等
(2)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并点评
(3)带领群成员一起打卡,输出内容。
5.使用社群运营工具
社群鸭:成千上万的微信群,6大社群运营功能板块,社群鸭 运营工具,一站式解决运营拉新、促活、留存难题,提升用户转化!提高工作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