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茶庵老应该是推崇永井荷风的轻文学说(轻文学亦即轻松闲适之文学),有学者认为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,很是沉寂荷风的随性笔记,于是,日后的《知堂随想》很有荷风的遗韵。荷风乃日本文学唯美派的开山鼻祖,是继森鸥外和夏目漱石后留洋的小说家,但周作人唯是深爱其脚踏晴日木屐、手持蝙蝠伞,溜溜达达丈遍东京大街小巷的散记。在我近期的阅读经历,复以东瀛文化为侧重,很是崇拜森鸥外、德富芦花、夏目漱石、永井荷风等一些文人的闲散之章。
春之来临,万物复苏,有人说是阅读的三月天。本月中旬,得老克兄持赠《南京深处谁家院》,恰我健康不作美,被疾病索在床上,享受一天5个小时的挂水,不得翻半页书。昨天终于被解放,一阵欣喜,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捧读老克兄的“南京”,跟着老克兄的镜头,开始南京之旅。非常遗憾,老克兄镜头下的南京盛景,迄今为止,我还耽于清白的纸上游历。于是,在老克兄丝丝入扣和缕缕含情的生花妙笔下,我亦移步换景,大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叹。《南京深处谁家院》是老克兄的第一本集子,凡40来篇文化随笔,文题篇篇精道,点睛之效跃然纸上;文字核心则款款深情,让你读来身临其境,寤寐思服,乃至流连忘返,乐不思蜀,大有此心安处是吾乡之叹。不用说,我几乎是一气读完。
于当今文化视角,在“乡愁”文学如此泛滥的今天,老克兄差不多以“外来者”的身份,笔墨详实地记录南京城的大小别院,古寺经堂,公馆书店,胡同里巷,非只为南京,亦为世界留下一笔珍贵的历史资料。这样的“散步”,文学史上理应着上一笔,其意善莫大焉,其功可垂千古。我所惊于书中凡37篇对南京城饱含温情的文字,章章如得知堂老的文风,因之或可上溯荷风彼时在东京的“散步”,是一座城市最忠诚的纪录者。
目前为止,我拜读了三篇写老克兄《南京深处谁家院》的书评:孙昌建先生《南京深处谁家院,悄立市桥人皆识》;刘原兄《醉卧秦淮,手有蟹香》;宗青才女《十年——读南京深处谁家院》。三篇文章,三个视角,但都学术、恣意、浪漫以及人文,而尤其令人感动的是篇篇都围绕一个文化核心,来友情畅谈老克兄对文化的关怀以及醇厚的待人之道,当然,最重要的,他们是亲历老克兄这些年从编的见证者,有条件来记录老克兄作为一位职业人所有的编撰辛苦和取得的成就。我甚是有那么一点小嫉妒他们的相识,对老克兄生有相见恨晚之感。在三位饱满的书评后,我想给老克兄好好地写篇书评,但搜肠刮肚,几乎无有我见缝插针的余地。我或以“局外人”的身份,又不能不闲聊几句。
我历来相信文化行为的读之连环效应。认识老克兄要感谢小北兄的抬举。某天我读过《梦二》的传记,随便记了一笔,被小北兄看见,发在他主持的读书公会上,我继之于这个读书群里有缘老克兄。也是一份读之机缘,在了解的过程中,遂以说到我们共同的朋友尔乔,顿时消除陌生之感。不日后,我既收到老克兄签赠的《南京深处谁家院》和一本漂亮的航空杂志,在这本杂志上,有老克兄一篇《永恒的星光:收藏大家庞莱臣》,非常有文化内涵。尔乔活着时,从来都不事张扬他的才气,同事们只是享受他幽默的言谈,却很少在意他的画旨。在老克的这本书里,我第一次知道书衣坊设计师陈卫新于南京海致岚书吧设计有“尔乔书房”,老克兄就是在这里采访了尔乔,并成为莫逆,老克兄是尔乔在南京的玩伴和知己。
实在说来,“客居”南京的老克兄并非事南京这座城市什么责任和义务,但他的“散步”却自觉地观察市井、记录历史和宣传人文,因此在潜心写出《南京深处谁家院》这部厚重的城市笔记。近40篇的章节,都是脚踏实地的丈量,看似有闲,却不意而挖掘出包括史家都轻易放弃的史料,将同样荒芜的风景、改造的建筑贯穿起来,流传下去,为这座名城添上厚重的一笔。老克兄本是汪曾祺的老乡高邮人,南京城住了这许多年,他渐生感情,早过了感觉的阶段,而升华而来的认识,在成书《南京深处谁家院》时,显然不是简单的观光随笔,而是从切近观察的社会生活细节着手的大文化,是名副其实的文化散步。以我对南京的了解,可以说是只限于文学而自愧,对鸡鸣寺,总统府,中山陵,梅花山,秦淮河和桃叶渡,也不妨是常识的局限,记忆里的一点印象,在老克兄的文字的引领下,再现了历史的唯美。老克兄从容、体贴、涓涓如流的叙述,让我们化身感受与想象之中,再次领略古寺的大气磅礴和昆曲的委婉哀怜。这些间接而来的审美,又一次连缀出朱自清俞平伯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”;王献之渡送小桃叶的缠绵悱恻。
前面我提到的三篇书评作者,都有享受老克兄私家“导游”之虞,想然他们是有福气的。最有福气的刘原兄还以第一螃蟹之美哉大快朵颐,所以他信手拈来恣意的《醉卧秦淮,手有蟹香》,让人羡煞。凡是行走行为,不必刻意,但历史名城的到此一游,若不知道一点它的历史与文学,肯定是少了一点人文的赏玩。东京是随笔的,南京也是,很多人说永井荷风的《东京散侧记》是游历东京的必须指南,那我要说,老克兄的《南京深处谁家院》则是你游历南京必备的文化宝典。老克兄书中所及如鸡鸣寺、乌衣巷、中山陵、秦淮河、桃叶渡等等名胜与南京的审美关系,自六朝以降,一直保护和发扬着文人志士于整个南京城达观之美的因素,不消说它承载南京的文化使命,同时也给南京人春秋四季之娱乐,不时的使得他们创造出具有曲水流觞的不朽之作。这一点,你非是持一本老克兄的《南京深处谁家院》才能得其嘉惠。
孙昌建先生《南京深处谁家院,悄立市桥人皆识》之开篇,以老克兄评价一个地方的幸福指数标准:“第一,看有没有高大名贵的树木;第二,看有没有无所事事的闲人”;……读到这里,我会心地笑了,一定是老克兄把自己比作“闲人”,老克兄幸福。在孙先生、刘原兄、宗青才女三位书评人几乎囊括了老克兄所有的好之后,我只能“从闲”入手,予此文题以《老克兄的南京散步》。于是,我腹稿里出现了永井荷风的“东京散步”,想到因“散步”而有所成就大事业者不在少数。陈之藩曾以“散步”命题并文集,文中引用了白居易“每因暂出犹思伴,岂得安居不择邻”,他的散步多是春风杨柳,绍介的名人如爱因斯坦、胡适、杨振宁;而提倡散步文学的沪上陆公子,他在散步的时候不遗余力的绍介了康德、维特根斯坦、以及卡夫卡,他还说卡夫卡散步的足迹遍布布拉格的大街小巷。老克兄的散步绝无他们的那些矫情,他的足遍整个南京城的散步,朴实得就是给你讲故事,人人都能听懂。(2015.3.28下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