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民网》报道,河南信阳一路口,一76岁大爷开机动三轮非法停车载客,浉河勤务大队四一路中队交警对其查扣。“三轮大爷”抓着协警的衣领不松,骂个不停,该协警被当场气哭。最后,交警只能放行,“三轮大爷”突然下跪感谢。对于这样的新闻,或许让我们感到意外,却也感到耻辱,因为民众一直以来觉得,只要是执法人员就很强势,这样的逻辑下,也助长了一些民众的气焰,新闻中的“三轮大爷”从开始的气焰嚣张,直至把协警给骂哭,却突然下跪,其中的心理变化着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,却也能理解其中的那种被动嚣张的无奈。
对于警察执法,笔者也看到过很多,有很温柔的执法,当然也有很暴力的执法,不过从近一两年开始,执法者们迫于形式,执法的过程中已经有很好的改观,但是那些年遗留下来的民众意识却依旧没有消除,这就导致很多民众在于执法者对峙的情况时,容易形成被动的嚣张气焰,也就是人们常常说得暴民文化,对于这种文化的形成,不能简单的归于一两个事件,更多是时代的一种印记。
暴民文化之所以产生,是因为安全没有保障,没有法制的保障,为了在险恶的环境下生存,往往采取“先下手为强”的办法(否则就要“后下手遭殃”了),如在兵荒马乱中,大家都在逃跑,为了活下去,就会出现暴民,他们会杀死其他难民,抢劫他们的粮食和财物。社会之所以产生暴民,不能一味的责怪百姓,而应该反省这种产生暴民的土壤。对于“三轮大爷”来讲,处于社会底层,面对执法者从心底是很弱势的,虽然表面上很嚣张,其实哪种嚣张是很虚无的,所以才显得那么不自然,以至于最后面对放自己一条生路的警察尽然跪下了,这样的现象下,嚣张的背后其实都是无奈。与此同时,另一面的执法者其实也深受其害,被无辜的陷入一种仇恨中,一不小心就成了众矢之的,就像被骂哭的协警,相信他是无辜的,但也充分说明类似执法者一定有过很暴力的时候,所以才会受到同样的报复,因为有一种逻辑是:“出来混,总要还的”。
暴民文化就是以力服人,就是大打出手。早在2000多年前,孟子就教导我们说:“以力服人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。”武力之所以使人屈服,并非真的令人心服口服,是屈服的人力量不够,暂时无可奈何,为了保留小命一条,好汉不吃眼前亏,对你表示屈服而已。而我的心中可能藐视你,瞧不起你,我的心中可能充满了复仇的火焰,有机会东山再起,我一定要让你也屈服,甚至灭了你,从肉体上消灭你。这大概就是暴民文化的逻辑,因为格局不大,所以出路不多。
正因很多民众无地方有理可说,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前赴后继走向暴力,走向以力服人,比谁的拳头硬,比谁的心黑,这一切就构成了暴民文化的核心。如果有一天,我们的社会真正能够在健全的法制的轨道上运行,那将会像李安执导的电影《卧虎藏龙》中一句台词所说的那样:握紧拳头,必定一无所有;张开双手,才能拥有一切。